跳槽时候你是否会犹豫不决,瞻前顾后?也曾经手里握着两份Offer,最终哪个都没有选。很多人在网上寻求建议,选A好,还是选B好?今天聊聊跳槽时候的选择。
1
你想要什么?
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,我们在各项选择之间总是要分析比较的。
通常跳槽的时候会考虑的因素有:工资待遇(包括奖金,额外保险等)与福利(包括年假,病假等);老板的性格/管理风格;工作职责,是否有新东西可以学;公司文化;劳动强度(是否需要经常加班);职业前景-是否有进一步晋升的可能;工作环境;行业风险;公司地理位置——在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;是否需要经常出差等。
工资,通常所有人都会比较,但是记得要考虑奖金是否是不固定的,如果是,要把风险考虑进去。另外,年假天数,带薪病假都很重要,最好提前问清楚。职场人士,每年10天还是20天的带薪假期区别还是很大的。
老板的性格:面试的时候,除了HR以外,一般就是老板了。老板的风格与你是否契合,有可能是你作出最终决定的很重要的因素。曾有调查结果表明,造成跳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直接老板而不是工资待遇。我在德国公司的时候,老板不允许我们办公室关门,或者他们会直接破门而入。在面试另一家欧洲公司的时候,面试的老板先敲了门,缓了几秒钟以后才推门进来。他这一举动为这家公司加了分。
工作职责:是否有新东西可以学。重复以前的工作内容在前几年跳槽的时候,尤其应该尽量避免,虽然这样会比较容易找到新工作,但是这样换工作不会使你增值。比如你做了两年的应收会计,下一个工作就不要再做应收了,试试应付、成本、总账或者财务分析等等。带不带人也很重要,如果都是会计主管的头衔,真正可以管理两个人还是自己单独工作不带人,这个也完全不同。职业生涯,我们大多起点于做技术,越往上做,需要的管理技能越多,需要的专业技能越少。对于工作五到八年的财务来说,能找机会开始带人是最好的。
公司文化:希望同事之间平等,互相尊重。企业文化很重要。
劳动强度(是否需要经常加班):作为财务偶尔加班正常。但是如果经常加班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:你有问题或者公司有问题。你的问题可能是能力的问题,你不胜任这份工作。公司的问题可能是你老板的能力问题,也可能是公司的文化糟粕。面试的时候,尽可以坦明自己的态度。
职业前景:是否有进一步晋升的可能:当然职位越来越高,晋升的空间越来越小。那你可以考虑横向轮岗的可能。
工作环境:会介意是否有独立办公室,虽然很多公司现在倡导所谓公开办公区域,所有人都在完全敞开的环境下工作。但是对于我而言,这会严重影响我的工作效率。
行业风险:如果您是高风险偏好的人,这个就无所谓。如果您不愿意工作不稳定,您可以考虑行业风险大不大。
公司地理位置:在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,是否需要经常出差,是否需要经常需要去国外出差,尤其是需要倒时差的。常年出差,需要强健的体魄。
其他:比如有人外向,喜欢多和人打交道,你就可以考虑你应聘的工作职责是否可以有很多这样的机会等等。
2
排 序
把上面定义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排序并进行取舍。比如:
1.行业风险。
2.老板的性格/管理风格。
3.强度(是否需要经常加班)。
4.公司地理位置-在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;是否需要经常出差。
5.工资待遇(包括奖金,额外保险等)与福利(包括年假,病假等)。
3
考虑重要程度
比如:
1.工资待遇30%。
2.老板的性格/管理风格30%。
3.劳动强度(是否需要经常加班)20%。
4.行业风险 10%。
5。公司地理位置——在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;是否需要经常出差10%
也就是给每个因素后面加个加权系数,最后打分。比如,工资待遇打80分,这样这一项在总分里就是24分;公司距离偏远的打40分,那一项结果就是4分。把每一项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每一个选择的总分。
这样可以客观的针对每一个最在乎的因素打分比较,又可以给你一个最直观的总分的结果。
上次跳槽的时候几个选择的分数在60到80之间,所以其实总分差别不大。但是通过比较,可以很清楚的知道,为什么选A或者为什么选B。
永远别忘了不跳槽也是选择之一,打分的时候留一栏给这个选择。虽然选择中的纠结很痛苦,但是有选择就是幸福的。尽量不要背水一战,也不建议任何人裸辞。空白在简历上总是会被下家来回问的,所以跳槽需谨慎,一定要权衡好利弊。